氟攝取過量當心氟中毒

氟長期以來一直被添加到 70% 美國人的飲用水,這也成為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做法。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政府大規模的非自願 “下藥” 行為。一般廣泛的牙膏也都標榜含有氟。

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(CDC) 將氟化列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十大公共衛生措施之一。然而,一些非營利組織正在與美國環境保護署 (EPA) 進行對抗,原因是因為大量的證據顯示,氟帶來的好處很少,但是對於健康的風險很大。

人體攝入氟化物不僅與各種健康問題相關,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氟化物不但不能改善我們的牙齒,雖然在牙齒的琺瑯質上添加氟化物可能可以防止牙齒腐爛,但數十項的嚴謹研究證明,服用該物質對健康毫無益處。

那麼,為什麼美國要在水中添加氟化物呢?

這種做法的起源其實是種離奇的怪談:

1901年,牙醫弗雷德里克·麥凱(Frederick McKay)進行了長達 30年 的 “科羅拉多棕斑 The Colorado Brown Stain” 研究。科羅拉多斯普林斯 (Colorado Springs) 的居民牙齒出現了一種褐色斑駁的凹坑症狀,且人數多到驚人的一致性。可是,麥凱醫師很快就注意到另一個現象,那就是這些褐色牙齒的居民,完全沒有任何蛀牙。

在分析當地的水源之後,麥凱發現氟化物的含量異常的高。因此他將氟化物歸因於其沒有蛀牙和 “褐色牙齒” 的原因。然而今天,“褐色牙齒” 被稱為氟中毒

從開始以來,使牙齒變色一直是氟化物的已知副作用,但是人們始終認為對於牙齒的好處大過於潛在的風險。

然而,在過去的幾十年中,大量的醫學研就顯示氟化物的潛在風險,也讓許多人因為此作法鬧上了法庭。

基本上氟化物對人體是有毒的,儘管小劑量不會引起緊急安全狀況。儘管腎臟能夠過濾掉 50-60%被我們消耗的氟化物,其餘的則儲存在體內,並且會隨著時間積累在某些區域裡。

松果體 (Pineal Gland) 是特別容易氟化物堆積的一個器官,它屬於大腦的一部分,負責調節睡眠和生殖激素。

松果體也被稱為 “第三隻眼”,在整個歷史上,被許多文化認為與形而上的能力有關。知名的哲學家雷納·笛卡爾(RenéDescartes)認為,松果體是 “靈魂的主要器官”。

據估計,有 40% 的美國人到 17 歲時在松果體中積聚了大量的氟化物。等到了年老,松果體所含的氟化物量已與牙齒差不多。儘管松果體在人體潛能和超感知能力的作用尚待被證實,氟影響松果體功能一事實已得到充分證明。

而這不是傷害大腦的唯一部位。

有 30 幾項的研究已將氟化物與降低兒童智商相連結。2018年 於《職業與環境醫學》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孕婦尿液的氟化物含量越高時,她們的小孩在 1-3 歲的智商分數低了 2.4 點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 2017 年贊助的研究顯示,子宮內氟化物水平與 6-12 歲兒童低智商相關。

在動物上研究顯示氟化物對於神經系統的影響,包括記憶力下降、學習能力下降,甚至是輕度的腦損傷。

面對這樣的潛在健康風險,我們可以假設氟化物帶來的好處應該十分可靠....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。

沒有確鑿的證據可證實喝氟化物會改善牙齒健康。

美國國家牙科研究所在1989 年的一項研究中,所收集的數據有了驚人的發現,居住在水源有加氟的兒童的蛀牙率,與居住在水源沒有加氟的兒童的蛀牙率相同,也就是說 氟化物攝入與蛀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。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的數據顯示,其他跟牙齒健康有關的因素,其實是與氟化合物無關的。

事實上,從未有任何嚴謹的科學研究驗證過氟化物的有效性或安全性。由 NIH 2009年資助的研究發現氟化物攝入與蛀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。

大量科學證據已證實非自願大規模服食氟化物似乎是無可否認的。 然而,EPA 已拒絕了美國公民要求刪除該物質的請願書。EPA 也正試圖駁回一項根據《有毒物質控制法》禁止使用氟化物的訴訟。

一般仿間的過濾器 (如 Brita) )無法從水中去除氟化物。再昂貴的反滲透過濾器也無法 100% 去除該物質。即便你有自己的水井或收集雨水來飲用,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氟化物。有非常多的食物和飲料是用氟化水製成的,也無需在成分表上列出。

大多數人聽到氟化物一詞時,會令他們想到牙膏廣告上標榜潔白,閃亮的牙齒。 但是,如果更多的美國人去了解真實情況時,也許可以終止這個非自願 “下藥” 的情況。